收缩

QQ在线客服

  • 在线咨询
  • 中为客服1
  • 中为客服2
  • 中为客服3
  • 中为客服4

QQ在线客服

  • 400-891-3318
  • 0755-84275866
  • 0755-84275899
  • 中为报告
  • 中为资讯
  • 中为数据
  • 企业名录
 深圳·北京·上海
中国最为专业的产业市场调查研究咨询机构
中为实力鉴证  咨询流程  公司资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中为资讯 > 中为视界 >  正文

湖北“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来源:中为咨询网www.zwzyzx.com 【日期:2013-12-18 20:48:29】【打印】【关闭】
  “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全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健康、持续、较快的发展态势,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良好,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的进度高于预期,为顺利完成五年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发展目标

  1.生产总值。2011年至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超规划目标2.5个百分点;2012年,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2.8:50.3:36.9;服务业增加值比重36.9%,比43%的规划目标差6.1个百分点。

  2.城镇化率。2012年,我省城镇化率53.5%,超过52%的规划目标。

  3.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至2012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9439.19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36.8%;年均增长26.7%,比15%的规划目标高11.7个百分点。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2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62.5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71%,2011年至2012年年均增长16.8%。

  5.服务业就业比重。2012年,我省服务业就业比重34.4%,比36%的规划目标差1.6个百分点。

  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2年,我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23.05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91.2%。

  (二)科技教育目标

  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2012年,我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已超96.9%的规划目标。

  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2012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7.1%,比95%的规划水平差7.9个百分点。

  3.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2012年,我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73%,与2.0%以上的规划目标比,还差0.27个百分点。

  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012年,我省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2.1件,比规划目标多0.6件。

  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2012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13.3%,比规划目标差1.5个百分点。

  (三)资源环境目标

  1.耕地保有量。2012年,我省耕地保有量556.8万公顷,高于464.2万公顷的规划目标。

  2.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12年,我省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22.2%,比30%的规划目标差7.8个百分点。

  3.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2012年,我省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49,接近0.51的规划目标。

  4.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2012年,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0.87吨标煤/万元,比2010年累计降低7.9%,接近完成16%的规划目标的一半。

  5.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与2010年比,2012年我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7.4%,比17%的规划目标差9.6个百分点。

  6.主要污染物排放。2012年,我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08.66万吨、12.89万吨、62.24万吨和64万吨,较2011年下降比例分别为1.64%、1.74%、6.49%和4.43%。

  7.森林增长。2012年,我省森林覆盖率40.05%,比41.2%的规划目标差1.15个百分点;森林积蓄量3.23亿立方米,实现规划目标的97.9%。

  (四)人民生活目标

  1.总人口。2012年,我省总人口6165.4万人,在6400万人的规划目标以内。

  2.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1年至2012年,我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累计新增住房68.78万套,完成规划目标的68.8%。

  3.城镇登记失业率。2012年,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3.8%,在5%的规划目标范围内。

  4.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11年至2012年,我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156.6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52.2%。

  5.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12年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70万人,已超过规划目标。

  6.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2012年,我省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的规划目标。

  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40元,2011至2012年年均增长13.9%,高于10%的规划目标。

  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2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52元,2011至2012年年均增长16.0%,高于10%的规划目标。

  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2012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2.7%,比6%左右的规划目标差3.3个百分点。

  从完成进度情况看,除三大产业产业结构比重、服务业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等3项指标外,其余各项指标,预计通过后几年的努力,可确保实现规划目标。

  二、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处于换档提质期

  2012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22250.45亿元,在全国居第9位,比2010年提升2位,实现了“十二五”提出的“推进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和“进一步提升湖北在全国的地位”两大目标,全省经济发展呈现总量扩大、质量提升、位次前移的良好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234亿元,占规划目标的49%,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强。规划前两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初步实现了持续扩大内需,稳步提高消费水平的目标。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40%。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继续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实施外贸主体培育三项工程,大力扶持出口企业发展,增强外贸主体活力。2012年,我省进出口总额319.6亿美元,其中出口194亿美元,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3530家,年出口5亿美元以上的重点企业3家,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17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来鄂投资的境外全球500强企业累计达到105家,居中部第1,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34家。

  (二)结构调整处于转型升级期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552.4亿元,总量比2010年增长55.7%,占全省GDP的比重达42.9%。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033亿元,增长10.7%,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支柱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达到11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9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2年,全省粮食、棉花、油料、水产、肉类总产量分别达到2441.8万吨、53.2万吨、319.7万吨、388.9万吨、412.3万吨,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油菜籽产量、水产总量均实现连续17年全国第1。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2%,机械总动力达到3842万千瓦,11项农机化水平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前10位。农民经营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近2.8万个,入社户数227万户。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12年底,5A级物流企业达到5家,4A级46家,3A级58家,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近1600亿元;外资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数量居中部第1,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加快建设,金融业增加值达到870.35亿元;信息、商务、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动漫、通用航空、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不断壮大,全省动漫关联企业发展到150余家,动漫产业产值超过30亿元。

  (三)城乡区域发展处于加速推进期

  城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3个百分点。全省全域城镇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城镇空间布局不断优化。2012年,全省中小城市由40个增至45个,3万人口以上的建制镇(不含40个县城关镇)由46个增至61个,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加快推进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鄂州等7个市县城乡一体化、7个山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8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竹房城镇带、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荆门“中国农谷”试验区建设,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取得新进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进一步落实区县功能定位,编制并发布实施了《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实施有针对性、差别化的区域政策。扎实推进片区扶贫攻坚和脱贫奔小康试点,精心实施新一轮整村推进,深入推进扶贫到户,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成效显著,2011、2012年全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9.5亿元,成功解决98.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顺利完成,“616”工程、“1+1”对口帮扶等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四)“两型”社会建设处于明显加快期

  节能减排强力推进。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低于全省工业增速1.9个百分点。强力推进工业治理、农业、城镇污水处理减排工程建设。对733个行政村进行环境连片整治;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75万吨,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4.5%;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14座,新增无害化处理能力266万吨/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4%。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国家循环经济重大示范试点争创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黄冈市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基地等4家园区和企业获批全国首批“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谷城再生资源园区、荆门格林美公司、武汉市等6家园区、企业和城市被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重大示范试点,全省循环经济在重点区域和领域呈现集聚发展态势。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工业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不断深入,京山县、保康县等地启动了国家生态县(区)创建,全省各地均启动了市级生态镇(村)创建。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13年6月,完成人工造林46.28万公顷,保护天然林332.11万公顷,累计完成退耕还林总面积123.73万公顷;创建2个国家级森林城市,建成6个省级森林城市。

  (五)民生改善处于稳步提高期

  创业就业稳步扩大。全省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五级贯通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全面推行,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机制,公益性岗位开发成效明显。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总量累计达1100万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计划”和校舍改建项目,学前教育资源明显扩大。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推进教育质量提高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标准化建设工程、关爱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全面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工作,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建设计划,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到2012年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8.3%;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全省职工、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6.9%、70.5%;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规模达到360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分别达到330元/人·月和1660元/人·年。文化体育事业丰富繁荣。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第一届湖北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建成省图书馆新馆等标志性文化工程,启动省科技馆新馆建设。群众体育开展广泛,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民参合率稳定在97%以上,统筹区域内政策范围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5.3%。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卫生发展综合实力增强,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床位数分别达到1.89人、2.00人和4.38张。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规划前两年,全省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8.8万套,竣工38.8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万户,全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水平普遍提高,女性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儿童教育及普及程度进一步巩固。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加强城市管理,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努力构建“大城管”格局,城市容貌形象和环卫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六)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处于攻坚克难期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先后开展“政府责任体系及履责机制建设”、“治庸问责”、“三抓一促”等活动,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2年共取消和调整省级行政审批事项106项,取消11项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农村土地经营体制不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20个县市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教育体制改革进展加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建设顺利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加快。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培育了390多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认定了158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8家。2012年我省地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9位。全省专利申请、科技论文发表、获国家科技奖励等主要指标保持中部第1。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高,2012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234亿元,比2010增加了153%;省内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数超过50%,实现了由“技术输出大省”向“成果吸纳大省”的历史性转变。自主创新“双百计划”、“金蓝领”开发工程全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18万人;“两院”院士61名,居全国第4位;入选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58人,居全国第3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39名,居全国第4位;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4家,吸纳各类留学人员1500余人。

  三、在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

  近几年来,我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8∶50.3∶36.9。但与中央的要求比,与湖北综合优势相比,与发达省市相比,经济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一是制造业发展有优势,特别是“一车独大”,但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2012年,我省服务业增长12%,增幅低于河南1.4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6.9%,比湖南低1.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4个百分点。二是重化工业有优势,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201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960.4亿元,占GDP比重仅为13.3%。三是农产品有优势,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普通偏小,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产值与农业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为1∶1.89,低于沿海地区1∶2的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1.96万个,比河南少1.48万家,仅相当于江苏的42.6%,山东的34.7%。

  (二)资源环境压力仍较突出

  一是要素制约影响发展步伐。当前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供给持续趋紧。土地方面,一方面国家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土地供应和建设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项目建设用地紧张;同时,园区建设还存在投资密度低、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造成了原本稀有的土地资源的浪费。资金方面,民间融资潜藏风险抬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资金链紧张。劳动力方面,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吸引人才难,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艰巨。湖北工业结构具有典型的重化工业型特征,在9个千亿元产业中6个是重化工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2012年,全省氨氮排放量累计下降3.0%,只完成“十二五”目标的30.9%;氧氮化合物排放量不降反升,比2010年上升1.4%,实现下降7.2%的目标任重道远。

  (三)改善民生力度仍需加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2010年、2011年、2012年收入差分别为10226元、11476元、12988元。教育资源不均衡、机会不均等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水平仍有差距。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还不相适应,看病贵、看病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观。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和支出矛盾突出,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还需继续推进。就业结构矛盾突出,困难失业群体再就业难度加大,大学生就业难仍然存在。

  四、需要调整的几项指标

  (一)建议将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目标由10:47:43调整为11.3:50.2:38.5;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目标相应由43%调整为38.5%

  2012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8∶50.3∶36.9,和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个百分点,不升反降。 “十一五”以来,我省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比重快速上升,第三产业逐步下滑。服务业占比从2006年的40.8%下降到2008年的39.4%,2009年回升了0.2个百分点后一路下跌至2012年的36.9%。预计未来几年,我省经济发展阶段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加快推进阶段,工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中的第二产业比重尤其是工业比重总体趋势将稳中有升,但上升幅度趋缓,第一产业比重将继续下降,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比重将稳中有升。考虑到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服务业统计制度的完善,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应该能够恢复到38.5%的水平,但难以达到“十二五”末的10∶47∶43调整目标。

  (二)建议将文化产业占GDP比重目标由6%左右调整为“两高一翻番”

  2011年和2012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58%和2.7%。2012年比2011年只增加了0.12个百分点,离6%左右的目标差3个多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7个百分点。从我省发展现状来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左右的目标过高,建议将其改为“两高一翻番”,即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幅,高于第三产业增幅,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

  五、进一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的对策措施

  (一)突出规划引领,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二五”规划实施,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稳中求进、竞进提质的要求,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把工作着重点放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注重科技创新和构建和谐社会上,大力推进“战略支点”建设和“五个湖北”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强化目标责任意识,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序时推进。尤其对个别实现程度不高的指标,进一步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加强运行监控,倒排工作计划,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二)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发展支柱产业。突出企业规模培大育强,着力打造一批大型企业,引领带动产业扩量提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努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着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和培育,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新品开发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步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二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完善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用好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明确重点发展行业和扶持重点。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研究制定加快节能减排的激励政策,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和目标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工作,加强能源评估和能源审计,关停并转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全面完成小化工企业关闭任务。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网铺设,提高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加强水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治理。加强环保执法,淘汰落后设备、工艺、产品,确保“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成。

  (三)坚持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深化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改革,逐步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加速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进程。二是加快推进富民工程。加快就业再就业步伐,进一步完善城乡就业市场,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切实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弱势群体就业。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新型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保障等组成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对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和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事业体系。

  (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源要素供给能力

  一是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实有项目的资金投入强度和单位面积的投入量,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鼓励建造多层厂房;加大对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对长期圈而不用的要坚决依法收回。通过新农村建设、村庄整理、水面沟塘整治等途径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为经济发展争取更大空间。同时积极利用土地“点供”政策,在推进大项目上花力气、求突破。二是创新融资方式。努力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整合现有资源,做大融资平台。加快成熟企业上市步伐。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多元化建设,加大向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的争取力度,推出一批建设项目向各类社会资本开放,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的广泛参与,激活民间资本投资。三是优化投资环境。抓好各项优惠政策的制订和落实。进一步加快项目的审批流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优化我省的投资环境,从而打造中部地区商务成本最低、服务效率最高的创投环境。

本文地址:http://www.zwzyzx.comhttp://www.zwzyzx.com/show-281-4969-1.html
分享到:
相关资讯

合作媒体

定制出版

报告搜索

免责声明

  中为咨询所引述的资料是用于行业市场研究以及讨论和交流,并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是由相关机构提供。若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公司,我们将立即依据相关法律对文章进行删除或作相应处理。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