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QQ在线客服

  • 在线咨询
  • 中为客服1
  • 中为客服2
  • 中为客服3
  • 中为客服4

QQ在线客服

  • 400-891-3318
  • 0755-84275866
  • 0755-84275899
  • 中为报告
  • 中为资讯
  • 中为数据
  • 企业名录
 深圳·北京·上海
中国最为专业的产业市场调查研究咨询机构
中为实力鉴证  咨询流程  公司资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中为追踪 >  正文

国内农业机械行业各阶段发展状况

来源:中为咨询网www.zwzyzx.com 【日期:2015-02-10 15:54:29】【打印】【关闭】
①创建起步阶段(1949-1977年)
 
这一阶段以计划经济体制为标志,是我国农业机械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奠定我国农业机械化基础的阶段。主要特点有:
 
一是建立了基本遍布城乡的机械化保障体系。这一阶段,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增加对农机教育科研、生产销售、鉴定推广、维修安全和管理服务体系的投入,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
 
二是农业生产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农业机械产品以大型为主。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与当时以生产队为基础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相适应,先后采取国有国营、国有社营、队有队营模式。生产队集体所有的耕地面积大,农业机械产品以大型为主。
 
三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工业从制造新型农具起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先后建立了一大批大中型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奠定了我国农机工业基础。
 
四是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效益差,发展不可持续。农业机械化经营采取集体经济模式,管理、机械调配、使用计划高度集中,经营者没有自主权,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导致经营者没有积极性,成本高,效益差,发展不可持续。经过28年的努力,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77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261.70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155.80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6.70万台,小型拖拉机109.10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57万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8.21%。
 
②体制转换阶段(1978-1995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市场开始形成和发展,经营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同时也是农业机械经营国退民进的阶段。主要特点有:
 
一是农机户成为农业机械投资和经营主体,并很快成为经营农业机械的主力军,同时,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相继在1983年和1984年,国家开始允许农民购买拖拉机和开展经营性运输业,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农业机械化领域一次重大的政策突破,它解决了农业机械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相分离的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作为农业机械投资主体发展很快,逐步成为农业机械化经营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后,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直接投入逐渐减少,到1995年农业机械平价柴油供应等计划经济的农业机械化优惠政策全部废止,集体农机站随之也逐步解散。
 
二是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6年),随着农机户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增加,农业机械保有量迅速增加,但由于农业机械小规模的自购自用导致利用率不高及其他原因,农业机械化水平反而连续下降,家庭小规模农业生产的局限性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1986年后,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农机户除完成自家的机械作业外,开始向村内或邻村其他农户提供农业机械作业服务,作业范围从自购自用向自购自营和对对外经营发展,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市场开始起步并不断发展,对外开展农业机械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随着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开始回升。
 
三是农业机械需求以小型为主,并导致农业机械产品由大型化向小型化调整。与农业生产由集体所有制向家庭承包制的重大转变和农机户购买力相适应,农机户主要购买小型农业机械,主要目的是自购自用或自购自营,服务范围主要是村内或邻村。此时农业机械需求的小型化引导农机工业开始了一轮大规模的结构调整,重点生产了适合当时农村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具、手扶拖拉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车等。
 
这一时期是农业机械化经营体制的调整期,小型农机具大幅增长,大型农机具保有量增长缓慢,农业机械化水平先降后升。从1978到199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从11,749.6万千瓦,提升到36,118.1万千瓦,增长207.40%,拖拉机保有量从229.4万增加到931.8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从55.7万台增长到67.2万台,增长20.65%,小型拖拉机从173.7万台增加到864.6万台,增长397.75%,远远超过大中拖拉机的增长水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从1.9万台增加到7.3万台,增长284.21%25。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19.66%提升到31.89%,提升了12.23%。
 
③市场导向阶段(1996-2003年)
 
这一阶段是以跨区作业为标志,是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由自购自用(营)向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大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是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初步形成的阶段。主要特点有:
 
一是跨区作业不断发展,初步探索出在家庭小规模农业生产基础上大规模使用机械化作业的道路。1996年,国家有关部委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小麦机收作业水平迅速提高。同时,因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明显增加,农民机械化作业需求迫切,农机跨区作业开始从小麦机收向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机收、机耕、机播等环节拓展。跨区作业模式解决了家庭联产承包基础上的小农户生产与农业机械规模化作业之间的矛盾,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保障了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和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国农业机械化经营收入从1996年的1,516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2,270亿元,增长幅度达49.74%。
 
三是农业机械作业的规模化使用引导农机产品向高效、大型化方向调整。跨区作业大幅扩大了作业面积,可以使大型农业机械的规模效益得以发挥。在农机跨区服务市场的拉动下,农机工业开始了新一轮的产品结构调整,高效率的大中型农机具开始呈现恢复性增长,小型农机具的增长速度放缓,联合收割机异军突起,一度成为农机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是国家多方面扶持农业机械化。这一期间,国家从计划、科技、财政、税收、环保等多方面采取政策措施,引导和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同时加大急需农机设备的开发力度,包水稻栽植、收获与烘干机械、玉米收获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马铃薯、油菜、甘蔗、牧草收获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等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项目。
 
1996年到2003年,小型拖拉机保有量从918.9万台增加到1,377.7万台,增长49.93%;而大中型拖拉机从67.1万台增加到98.1万台,增长46.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从9.6万台增加到36.5万台,增加280.21%,显著快于拖拉机的增长;农业机械总动力从38,547.2万千瓦增加到60,386.5万千瓦,增长56.66%。
 
④依法促进阶段(2004年至今)
 
这一阶段是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为标志,农业机械化进入法制化发展的阶段,是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得以确立并丰富发展的阶段,也是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和组织化大发展的阶段。主要特点有:
 
一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法律政策体系,大大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2004年颁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农业机械化法律,首次明确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法律地位,规范了国家支持农民办农业机械化的责任,确立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措施。各地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法制建设进程,到201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内容涵盖了农机管理、质量鉴定、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农机维修、合作组织等各个领域。法律政策体系紧紧围绕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针对“买得起”,出台了加大财政补贴、信贷及鼓励农机制造企业生产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政策;针对“用得好”,出台了包括研究开发、质量监督、试验选型、安全检验、技术推广等一系列公共服务政策;针对“有效益”,出台了包括培育农业机械作业市场、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加强组协调和引导服务的政策,以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农业机械化的法制化建设和补贴政策对促进和规范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在适应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找到了一条“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符合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这一发展道路明确了发展的主体、机制和目标,为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是在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下,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农业机械多元化投资体制初步形成,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市场和农业机械化经营收入持续快速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zwzyzx.com/show-347-120199-1.html
分享到:
相关资讯

合作媒体

定制出版

报告搜索

免责声明

  中为咨询所引述的资料是用于行业市场研究以及讨论和交流,并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是由相关机构提供。若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公司,我们将立即依据相关法律对文章进行删除或作相应处理。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