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QQ在线客服

  • 在线咨询
  • 中为客服1
  • 中为客服2
  • 中为客服3
  • 中为客服4

QQ在线客服

  • 400-891-3318
  • 0755-84275866
  • 0755-84275899
  • 中为报告
  • 中为资讯
  • 中为数据
  • 企业名录
 深圳·北京·上海
中国最为专业的产业市场调查研究咨询机构
中为实力鉴证  咨询流程  公司资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中为资讯 > 中为视界 >  正文

种子行业研究报告

来源:中为咨询网(http://www.zwzyzx.com) 【日期:2014-04-22 17:36:38】【打印】【关闭】
种子行业研究报告,中为咨询网给大家一起分享下:
一、行业特征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种子业属于农业的产前部分,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基础。与其他行业相比,该行业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科研投入高;二是投入产出周期长。新品种从研制到成功、推广需要较长的时间;三是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目标良种的获得均需要经过大量的探索和反复的验证,这就需要较高的育种开发条件、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这些限制构成了种子行业的技术壁垒;四是种子行业盈利能力强。大田作物种子销售毛利率一般为15% 30%,蔬菜、经济作物等多在50%以上;四是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这是由农业本身弱质性所决定的。 
  
  二、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分析 
  种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250余年的历史,属于比较成熟的产业。而我国种业发展较迟、起步较低、投入较少,与发达国家的种子产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种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见表一)。 
  表一:我国种业发展阶段简介
阶段 时间 主要标志
计划性阶段 建国后1980年初 创建县乡两级良种场,品种选育、种子生产、供应实现专业化
双轨制阶段 1980 2000年11月底 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计划管制取消,实行市场调节,主要农作物的子仍然实行计划供应,由国有种子公司垄断经营
市场化阶段 2000年12月1日以后 《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
(一)我国种业发展概况 
  1、种业生产建设水平 
  我国自1996年创建“种子工程” 五年来,农业部利用有关方面的资金共28亿元,投资兴建了10个国家农作物改良中心、27个国家级原种场以及215个大中型种子加工中心、种子包装材料厂、种子加工机械厂等;同时还建成1——3吨/小时的种子机械化加工流水线770条。据农业部统计,2000年全国种子部门拥有原、良种生产基地2900万亩,比1995年增加710万亩;新品种培育速度明显加快,生产用种每更换一次的时间由原来的10年左右缩短到6——7年,主要农作物生产用种基本更换了一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5%。我国种业的生产建设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2、种子市场主要产品结构 
  2000年我国种子产业年销售额约为200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本行业实现增值额约有150亿元以上(与饲料行业相当)。因我国长期以来追求高产而形成的单一的粮食产品结构,造成目前种子市场粮食作物种子所占比例过大。 
  (二)我国种业的供给现状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种子行业具有巨大的、稳定的市场需求。农业生产用种构成种子市场的直接需求。据统计,全国年粮棉油用种量高达125亿公斤, 而目前种子基地的供种量仅为80亿公斤左右,潜在市场巨大。但由于我国种子行业、特别是大田作物种子的管理和体制方面的障碍、以及农民自留种比例较大、品种更换时间较长,使我国巨大的种子市场、特别是大田作物种子市场长期处于有场无市的窘困状态,潜在需求不能转化为现实需求。 
  1、产种量增加 
  在种子工程的实施中,我国供种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国商品种子生产能力、种子加工能力、种子储藏能力,分别比1995年增长了25%、52%和22%。在加强种子加工包装和标牌统供工作后,近两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的商品供种量已达45亿公斤,其中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四大作物的标牌统供量达36亿公斤;种子精选加工量达36亿公斤;种子包衣量达14亿公斤。 
  2、存种积压多 
  2000年水稻种子存货较多,不仅种子外销省如四川、江苏等压库多,调进省如安徽、湖北等也有积压。 
  据有关部门报道,1999年玉米计划制种面积494万亩,预计产种量10.5亿公斤,加上库存,年度可供种量约11.8亿公斤,全国玉米面积3.6亿亩,按最大需种8.——9.0亿公斤计算,预计富余种子2.8——3.3亿公斤。 
  3、存在大量非计划制种 
  2000年在玉米生长季节,北方发生大面积干旱,辽西、冀北等地制种区几乎绝收,然而玉米供种量并未趋紧。这是因为非计划制种的民营公司或小公司以及制种农户为追求利益,大量制种。非计划制种很难确切估计它的总量有多少。从各地种子公司积压的数量估算,玉米的非计划制种量至少占全国总供种量的1/5,约1.5——2.0亿公斤。 
  (三)我国种业的需求现状 
  1、调整种植结构,粮食用种量减少。 
  2000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首次上升到30%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调查资料显示,2001年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减少,油料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为16亿亩,比上年减少1.7%(见表二)。种植结构的改变必然导致种子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粮食物种需求相对减弱。 
  表二:2001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与2000年的对比  
品种 同比(%) 品种 同比(%)
小麦 -4.9 薯类 -0.5
稻谷 -1.9 豆类 -2.5
玉米 -0.9 -- --
2、农产品贸易形势严峻 
  今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国际市场农产品出现普遍供大于求的格局。据海关统计数据汇总分析,上半年我国农产品(WTO口径+水产品)进出口呈现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局面,进口同比增长8.8%,而出口同比减少0.09%。由于日本、韩国等国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限制和反倾销事件不断发生,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制约。从上半年主要农产品进出口特点来看,除蔬菜外,粮、棉、糖等大宗农产品出口普遍下降(见表三)。农产品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会间接影响对农作物种的需求。 
  表三:2001年1 6月主要农产品进出口状况 
  出口(万吨) 同比(%) 进口(万吨) 同比(%)
谷物 432 -22 152 -18
棉花 4.6 -78 4.3 70
食糖 4.5 -72 42.1 130
蔬菜 181 19.8 4.6 10
水果 64.9 -2 44.7 9
 
3、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对物种需求带来的负面影响。 
  受南方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政策和稻米优质优价政策的双重影响,必然导致下半年优质稻价格将有所上涨,而劣质稻价格将持续低迷;自今年6月以来,小麦、玉米价格上涨乏力,预计下半年仍将有所回落;由于棉花今年增产,而今年的纺织品出口贸易有所减弱,这将大幅度减少对棉花的需求,供求关系的变化将引致棉价走低。近年来,很多地区在进行结构调整时,把发展蔬菜作为一个主攻方向,致使蔬菜面积快速扩张,今年种植面积比上年又扩大67万公顷。供给量的快速增长,将使蔬菜价格出现大幅度回落。受农产品价格整体行情的影响,种子销售的市场和价格受到一定的冲击。 
  
  三、影响我国种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发达国家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为50%,而我国仅有30%左右,正因为种子产业自身的巨大效益及其对农业的特殊战略意义,世界各国都把种子放在突出位置,以种子的突破带动农业的飞跃。正因如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推动种业的发展,但同时种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一)有利因素分析 
  1、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 
  西部大开发的若干税收和财政优惠政策,将使中西部农业类上市公司受益。国家发布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税收和财政优惠政策,优惠范围涉及所得税、农业税、耕地占用税、关税及增值税等多个税种。具有西部概念的农业类特别是种业类上市公司必将受益。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受优惠政策扶持 
  农业部、中国证监会等八个部委共同制定《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并审定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包括14家上市公司(或其母公司)在内的151家,目前涉及种业类上市公司只有丰乐种业一家。国家税务总局已宣布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对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在购买国产设备抵免所得税方面,企业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以从企业技改项目设备购置当前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对于符合国家高新技术目录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引进项目的农产品加工设备,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还将在银行信贷、财政支持和配股融资等方面对上述企业予以支持。随着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对以上农业类上市公司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 
  为规范种业的经营,加快种业经营的法制化和市场化进程,我国第一部种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于2000年12月1日正式执行,这对我国种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提供法律保护 
  保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种质资源。同时,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种子,净化种子市场。 
  (2)分类审批制的管理,规范了种业竞争。 
  《种子法》规定,种子公司的登记注册资本金低于500万元的不准搞种子经营,已经登记注册的种子公司必须具备责任能力和赔偿能力。这将对种子行业过去存在的混乱无序的竞争和恶意抢注的不良风气形成强力制约。 
  (3)种子行业将重组和整合,产业集中度提高。 
  种子市场的有序放开,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将更激烈,这为选育、生产、经营一体化程度高、资本金额大的种业公司创造更大的经营和市场空间。种业也将由过去分散的、小规模区域自给性经营向专业化、集团化转变,其经营和市场份额将向实力强、规模大的种业公司集中。 
  (4)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种子法》的颁布、《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以及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投资种子产业热情将高涨,科研、生产、经营脱节状况能得到迅速的转变,通过科研成果转让、知识产权入股、企业资助科研、资产捆绑重组等方式,将使中国种业走上育繁、推产销一体化道路。 
  4、主要物种研制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国家973计划也已将我国核心种质资源的开发列为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在杂交育种和转基因作物方面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水稻杂交育种无论是在两系法(不育系、恢复系杂交)还是在三系法(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杂交)的研究方面都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还成功培育出具有当今世界种业领先水平的优质、高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南抗3号”。目前,我国已在水稻、油菜、大豆、小麦四大主要农作物的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地位,这为我国种子产品打入东南亚和非洲市场提供了条件。 
  (二)种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虽然我国的种子产业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和生产相互脱节 
  由于受我国科研体制等方面的限制,种子行业的科技资源和生产经营相互脱节,这明显制约了我国新品种选育、推广及产业化的速度,也成为我国种子公司核心竞争力弱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科研机构及育种家在转让品种时,种子公司一般不愿意支付或支付不起转让费,科研机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品种私下转让、亲本流失的现象比比皆是,品种扩散严重。这些必然导致科研机构研究经费缺乏,育种者积极性不高,开发新品种缓慢。同时种子公司又缺乏新品种的来源,后续品种跟不上。由于经营与育种严重分离,使科研机构与种子公司两个系统都处于低效率运转的状态。 
  2、行业集中度不高,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兼并重组,形成集团化规模,是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如美国孟山都公司,近年斥资近百亿美元收购了以生产玉米、大豆种子为主的迪卡白遗传公司,重组了岱字棉专业种子公司和嘉吉公司,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型种子产业公司。目前我国种子公司是以行政区域设置的,仅国有种子公司就有2700多家,由于长期大田作物市场垄断和封闭,仅靠瓜菜种子市场发育起来的企业规模都不大,种子产、加、销机构的平均年销售额仅有450万元,增值额100余万元;种子销售机构平均年销售额仅有30余万元;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种子企业不到100家,超过1亿元的仅有7家;没有一家的市场份额达到2%,没有净资产超过10亿元或种子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的公司。 
  3、市场化程度低,种子行业大多处于行政垄断状态。 
  长期以来,中国种业在国家的农业政策的保护下,形成了主要农作物种子由国有种子公司垄断经营、统一供应的格局。由于长期的市场区域垄断和封闭,中国种子市场的发育远没有成熟,缺乏国际贸易的知识和经验。绝大部分都是国有种子公司,虽然现在有几家上市的种子企业,但也和其他种子公司一样,长期在国家的政策保护下生存,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观念普遍滞后,管理和运营经验严重不足,并且人员多、负担重。由于长期政企不分,国有种子公司或种子科研机构一直是政府的附属,中国种子企业普遍缺乏战略研究和规划。 
  4、人力资源匮乏 
  现有的人力资源基本上是以农林院校毕业生为主的技术型人才,种子产业的管理、营销以及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缺乏驾驭种子企业的企业家,而目前我国种子产业的环境和土壤还不利于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 
  5、加入WTO对中国种子行业的不利影响 
  根据中国加入WTO已经达成的有关农业方面的协议,大宗敏感的农产品(如小麦、大米、玉米、棉花、豆油等)实行关税配额管理,这意味着入世后,中国的种子市场将全面向世界开放,我国的种子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1)国外种业将冲击我国种子行业 
  据工商部门调查,外国独资和合资种子公司已有60多家在中国登记注册,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这些种子公司大多选择蔬菜、花卉等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作物种子。他们为了打入中国广阔的种子市场,大多采取比较低的价格和相对灵活的经营办法。由于他们在生产经营中具有比较先进的经营理念,加之他们拥有先进的种子生产技术、加工设备、精良的品质保证及较好的外包装等多方面优势,因此这些外资种子企业已经在中国沿海省份及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省份的种子市场中占领了一席之地。中国入世后,随着经营许可证制度的逐步取消、品种审定制度弱化,贸易壁垒将减少。这会给国外种业公司提供更多的占领中国种子市场的便利机会,必然对中国种子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 
  (2)国外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种植业将大调整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成本以平均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粮食价格也随之上涨,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食糖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0%至50%,已失去了竞争优势。一方面,加入WTO后,我国进口这些农产品的压力增大,对一些大宗农产品主要产区生产及其农民会产生不利影响,比较突出的是小麦、玉米、大豆的主产区,即东北和华北(包括河南);另一方面,我国玉米、小麦等的流通格局就可能发生变化。南方一些需要饲料及食用小麦面粉的省区可能直接从国际市场进口玉米、小麦,而不再从北方调运。 
  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会造成主产区的农民收入下降。农民收入下降后的直接后果就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压缩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以及棉花、烤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优质专用作物、高效经济作物的面积。这样对以冬春季主营玉米、棉花种,夏季主营小麦种的东北、华北(包括河南)等地的种子公司无疑是一个巨大冲击。 
  综上所述,我国种业发展虽然存在着由于体制造成的不利影响和入世后的冲击。但在的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国家已计划从今年开始,把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的用种全面更换一次,以后主要物种每五年左右更换一次,这将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无疑为种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四、我国种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种子结构的调整作为起点,开发和推广高附加值、适应市场需求的种子新品种是整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这必然对我国种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我国种业发展的三个转变 
  1、育种技术向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转变 
  利用传统的品种间杂交选育新品种周期较长、效率较低,是造成中国农作物品种更新较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与传统的育种技术相结合,快捷高效地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将成为今后农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其中,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关系最大,而转基因育种正在创造农业革命的未来。转基因技术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把一种生物基因转给另一种生物,创造和培育新型的农作物,在产量、品质,抗性诸方面均有优异的表现。 
  2、种子的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大生产转变 
  长期以来,中国的种子生产单位采取粗放的方法进行种子生产,对种子的生产过程缺,种子生产的关键环节基本上完全由千家万户来完成,种子部门仅对其进行简单的筛选和包装,就对外出售。这种生产方式导致了中国商品种子质量问题严重,合格率较低。突出表现为种子纯度不够、静度不达标,加之储藏条件较差,种子发芽率也常常受到影响。这种状况不仅制约了种子产业的发展,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需改变种子的粗放型生产状态,变一家一户的分散繁殖为集中大面积繁殖,加强对播种、去杂、收获等种子生产关键环节的管理。 
  3、高产型品种向高效型品种转变 
  长期以来因追求高产而形成的单一品质的粮食产品结构,已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目前,中国水稻、玉米、小麦三种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基本格局是,水稻杂交种和常规种基本平分天下,杂交种占45%;玉米以杂交种为主,占总量的75%;小麦则绝大部分是常规种。要根本解决粮食产品的品质问题,种子需从高产型向高产、优质、专用、抗逆等综合性状好的高效型转变。如现在我国的水稻兼性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育种新技术研究已获成功,这是中国和世界水稻史上的重大突破。实践证明,采用这种育种方法可以收到快速、优质、超高产的理想效果,所有稻种比常规稻种增产20%左右,且米粒透明无腹白,同时具有高抗白叶枯病、稻瘟病等多种病虫害的优点。 
  (二)各类物种前景分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种子产品部门对品质重视不够,只追求高产和低价格;由于抗逆性差,而病虫害防治、田间除草成本较高,导致了增产不增收,高产不高效情况的发生。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今后一个时期,高产、优质、专用、抗逆等综合性状表现好的,能提高种植业效益的品种将成为种子产品的主流,并受到农民的欢迎。 
  1、常规品种将继续供过于求 
  常规品种数量多,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水稻品种米质不优,南方早稻尤其严重。据统计,南方15个省市,目前年产稻谷约1.8亿吨,占全国总产近90%,直接食用量达1.2亿吨,但1998年米质主要指标达农业行业标准二级优质米的早籼稻和主要指标达农业行业标准一级优质米的中、晚稻品种和组合仅占10%左右。由于稻米的适口性不佳,至1998年,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和广西七省区的普通早籼稻品种累计库存达3025万吨。与此同时,我国每年进口泰国优质大米100多万吨。 
  2、优质物种需求旺盛 
  随着我国粮食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农作物品种的质量对粮食种植品种选择取向将起支配作用,产量和品质兼优的粮食品种种子会更有市场竞争力。 
  (1)优质早稻、小麦和特用玉米种子的需求量将逐步增加。 
  据统计,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大幅增加,2001年将达到9300万亩,同比增长32.8%,早稻优质品种继续增加,今年将达到6000万亩左右,同比增长13.2%。因此对优质小麦、玉米种子将出现需求量大增的局面。特用玉米如蔬果玉米(包括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将继续出现营销高潮,尤以糯玉米最为走俏。而专用玉米(如高蛋白、高淀粉玉米等)一度备受关注,但此类品种适应地区狭窄,抗病力较差,制种和用种需谨慎。随着这些作物大面积的推广,其物种需求量将增加。 
  (2)杂交油菜种需求量大 
  预计2001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为12330万亩,比上年增加2.1%,其中杂种油菜占30%。目前审定通过的油菜杂交种已有37个,其中双低(低硫、低芥酸)的黄籽油菜品质突出。 随着杂交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其种子的需求量将逐步增大。 
  (3)瓜果蔬菜优良品种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每年我国要大量进口花卉、蔬菜、草皮种子,其中用于花卉种子进口的金额就高达200万美元左右。2000年在济南召开的第16届全国种子交易会上,以色列的甜椒、美国的西红柿、荷兰的生菜等进口园艺品种,占到大会成交额的35%。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市郊,已经出现了一批专门选购国外蔬菜种子种植特色蔬菜的菜农。 
  
  结 论: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源头,由于种业特有的属性和其对农业的重要性,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种子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外种业已经发展比较成熟,而我国起步较晚,处于发展阶段。在国家实施“种子工程”后,我国种业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国种业发展虽然有许多制约因素,但在政策的扶持下,也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种子结构的调整作为起点,开发和推广高附加值、适应市场需求的种子新品种是整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这必然促使我国种业朝着高科技、高效型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伴随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对优质种子的需求将稳步增长。
本文地址:http://www.zwzyzx.comhttp://www.zwzyzx.com/show-281-19988-1.html
分享到:
相关资讯

合作媒体

定制出版

报告搜索

免责声明

  中为咨询所引述的资料是用于行业市场研究以及讨论和交流,并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是由相关机构提供。若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公司,我们将立即依据相关法律对文章进行删除或作相应处理。查看详细》》